青海:特色农业把高原荒山变“金窝窝”
6月16日,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洪水镇高家湾村后山上的近千亩“仙女果”长势喜人,地面上滴灌设备管道正不停涌出水,滋润着成片的“仙女果”。“明年我还要扩大种植规模,扩产后能达到1800多亩。”靓柱林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韩常宽介绍。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立足地方资源特色发展,在引胜沟万栋拱棚基地、梅花鹿、绿壳蛋鸡等养殖和乡村旅游业,国网海东供电公司因需施策改造升级农网,支撑乐都区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以优质服务助推农业产业升级转型,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优质电力带动下,高原特色农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们用上了新技术,并用新理念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培育壮大了一批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特色农畜品牌,助力了乡村振兴,开辟了一条条致富路。
“饲料用粉碎机和饲料混合机加工,用的是动力电。冬季用智能饲麦草生产舱电气化育饲草,让梅花鹿和麝冬天也能吃上新鲜草料。没有电是万万不行的,多亏了供电员工定期排查,让合作社用电无忧。”5月27日,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赵家湾村兴昌野生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永忠对上门协助排查用电安全风险隐患的乐都区供电公司达拉供电所台区经理许建平说。
乐都区兴昌野生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乐都区寿乐镇赵家湾村,是李永忠、李兴繁、李兴昌等5户村民联合成立的。在当地政府利好政策的引导下,村民租用百亩荒山,建起了养鹿场,开始了小规模投资驯养梅花鹿。
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养殖合作社总结出了一套好的养鹿经验和技术,梅花鹿出栏率较高, 赚到了“第一桶金”。存栏梅花鹿已达到75头,年产值利润达60万元以上。养殖场规模逐步扩大,除了梅花鹿,还养殖驴、羊、野兔、土鸡等,经济效益越来越好。
“2019年, 合作社引进3公3母共6只麝。2020年,3个麝家庭产仔6只,幼崽4公2母,一公一母2只麝价值10万元,公麝还能采集麝香,我们准备继续繁殖,扩大养殖规模。”李永忠介绍,2022年他们新建6个育雏室,除了里面的照明设备,还安装了6个摄像头,可以24小时监测幼崽的状态。
养殖场照明、加工饲料都需要用电,因此电气设备多、负荷高。李永忠介绍:“前些年,村里用电高峰时段,养殖场一台机器都不敢开,生怕影响其他村民用电。幸好2015年供电公司帮助安装了一台专用变压器,解决了养殖社用电的烦恼。2019年,供电公司又对村里的电网做改造升级,用电就更方便了。”
在赵家湾村兴昌野生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下,周边已经新发展禾韵种养殖合作社、鹏盛野生养殖专业合作社等3个养殖合作社,分别养殖梅花鹿、麝、野猪、马鹿、驴等,年收入均在50万—100万元。
为保证养殖户有良好的用电环境,国网海东供电公司(以下简称海东供电公司)为其建立了服务档案,将养殖种类、养殖规模、用电情况等信息详细记录在册,每月定时开展上门服务,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让用户用上安全电、放心电。
6月16日清晨,海东市乐都区的天空格外清透,伴着一阵有节奏的“咯吱”声,洪水镇坤鑫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200栋温棚的保温草帘十几分钟内全被掀开,明媚的阳光照射在紫长茄、绿菠菜、红辣椒上。大棚外整齐的配电线路将每个大棚连接起来,清洁能源配绿色蔬菜,特色农业让这儿的荒山变成了“金窝窝”。
大棚基地负责人张占勇介绍,该基地共有500个大棚,都建在山坡上,这里多数是荒地,土壤富硒,日照时间长,种出的辣椒、樱桃、草莓等果蔬品质好,供不应求。
但山上缺水,浇灌是个难题。好在海东供电公司帮他们架设了一条专线,用水泵抽水浇灌,解决了难题。现在,大棚里还用上了滴灌设备,浇水更精准、不浪费,果蔬、花卉长势也好,这些不能离开电力支持。
不仅如此,客户温棚里还安装了提高温度的加热器,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利用“互联网+”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进行农产品线上交易。随着经营方式的不断转型,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链逐步形成。目前,产品已远销北京、广州等大城市。
“目前合作社共有3万只蛋鸡,全都养在标准化鸡舍里。这些鸡每天能产出2.4万枚鸡蛋,其中绿壳鸡蛋3000枚,年产鸡蛋近750万枚,主要在青海省内销售。”海东市乐都区下营乡祝家村宝金绿色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保金介绍,由于标准化鸡舍经济效益良好,带动180多户当地村民参与蛋鸡养殖。
宝金绿色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一家种养结合的合作社,将蛋鸡标准化养殖、樱桃种植、有机肥生产融为一体。合作社生产的绿壳鸡蛋和樱桃很畅销。合作社所有蛋鸡实行封闭式管理,鸡舍的温度控制和通风、饲料供应、鸡蛋采集、鸡粪清理输送均由电脑自动控制、调节,保证了蛋鸡存活率和日产蛋率。鸡粪通过传送带直接送到有机肥料发酵室变成有机肥,供合作社樱桃种植基地使用。
合作社于2022年扩大规模,新建了2座标准化鸡舍,并新增养殖2万只蛋鸡,对电力供应的要求也慢慢变得高。为了满足标准化鸡舍对电力的需求,乐都区供电公司实施10千伏雨十三路下营分支线改造升级。此后,高店供电所员工还定期帮助合作社检查用电设备、线路、自备电源等,了解养殖户生产经营情况和用电情况,保障合作社用电可靠。
“有了你们的服务,我们基地浇灌不成问题了。”6月16日,青海龙田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曾朝洪站在樱桃田边,对正在开展安全用电检查的国家电网青海电力三江源(海东乐都)员服务队队员说。
龙田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青海省最大的大樱桃种植示范基地,成立于2010年,种植大樱桃1098亩、近4万棵,基地在洪水乡李家壕村后山,呈阶梯状分布在山腰。走访中,海东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帮助客户消除大樱桃示范基地蓄水池配电设施隐患,对水泵房不规范的接线进行了整治,对冷库安全用电现场指导,并为基地今后拓展经营存在的用电问题出谋划策。
“基地刚建成时,由于地处半山腰,浇灌面积大、频次高,山上又没水,只能在山下修水泵房、山上建蓄水池,水房距蓄水池近3公里、落差达200多米,水泵房的水到蓄水池至少需要30分钟。其间,海东供电公司及时为我们解决了灌溉用电难题,保障了大樱桃增产创收。”曾朝洪说。
据悉,该基地在丰产期,每棵樱桃树挂果30多斤,由于光照充足,樱桃含糖量高,口感好,远近闻名。基地的发展也为当地100多户村民提供就业,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
曾朝洪介绍,当前,客户从山下抽水的供电保障已满足基地需求,但樱桃园内大面积安装滴灌设施后,启用设备时偶尔会出现低电压现象。针对该情况,海东供电公司工作人员通过现场勘查,提出了合理的改造建议,给基地拓展经营规模吃了一颗定心丸。
海东供电公司依照历年负荷增长变化趋势,结合“党建+服务”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红马甲”始终冲锋在生产服务最前沿,以党建引领优质服务,以星级供电所和“全能型”供电所建设“双引擎”为动力,深化末端业务融合机制,以“一专多能”的人员力量、“一次”到位的贴心服务对用户的用电设备、线路、自备电源等开展拉网式检查维护,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消缺,建立配电线路和配变设备的预警档案,使用户得到满足用电需求,为乐都区“菜篮子”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用电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