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寻家记
它外柔内刚、坚如磐石,重量不及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7倍至9倍,因其耐腐蚀、耐高温、导电导热性好等多项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医疗器械、风电、输油管道等领域被大范围的应用。它就是“新材料之王”——碳纤维。
9月16日下午2点,国内首台套碳纤维连续热塑成型设备(CCM)运抵铜川,至此,铜川成为国际市场中第五个拥有该设备的地区。
无论是跑出中国速度的“复兴号”,还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客机C919,不能离开更轻、更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这种材料虽然应用广、前景好,但投资大、风险高。这让国内许多投资公司只能望而却步。
“这样的高精尖产业,又是新型技术。许多地方都出于资本和风险考虑不敢和我们合作。”陕西四方联合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铜川过去称为煤城,有着厚重的工业历史。如今面临转型发展的铜川,要求生存、谋发展,这一点上我们志同道合。
2019年秋,市委、市政府引荐该项目后,市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范华立即带领班子成员展开考察、深入调研,在充分论证、科学决策的基础上,与陕西四方联合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通过多轮磋商,最终达成共识,确保项目落户铜川。
“项目一期总投资约3.78亿元,可现有资金不足以支持一期项目建设。”市开发投资企业决定先垫付资金,就算冒风险也要把项目拿下!
与传统热固性生产的基本工艺相比,连续纤维热塑成型技术,属于世界领先、国内唯一,填补了我国在高性能复合材料低成本、批量化应用领域的“空白”。
为了合规、慎重的推进设备采购工作,首启公司组织国内外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专家两次进行论证,一致明确德国Teubert公司是全球唯一的与此技术匹配的设备生产厂家。
受限于技术封锁以及卖方市场的逆势条件,谈判工作困难重重。要确保设备达到公司专有技术方面的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障公司利益,在国际合作中争取到公平交易环境,可谓步履维艰。
历经多半年艰苦的谈判博弈,2020年12月21日,首启公司与德国Teubert公司的两条CCM设备采购合同以理想方案敲定。
只有头发丝十分之一粗细的碳纤维原丝,将环氧树脂与其浸渍形成碳纤维预浸带,多层预浸带通过叠放、热压即可成型。线、面、体,看似简单的三步走,每一步的背后都不简单。
“CCM设备能将生产节拍缩短至3-5分钟,生产效率是传统工艺的40倍,良品率高达99%,成本却只有原来的一半。”首启公司CEO康凯介绍说,CCM设备就是在第三步工艺上突破技术瓶颈,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碳纤维复合材料对生产环境有特别的条件,既有厂房条件不足,重新建设周期又太长。”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首启公司董事长王康乐认为:抢抓市场机遇,时不我待。
2021年3月,在厂房面积、结构、交通多方因素考量下,首启复材入驻耀州区民营经济扶贫产业园。
“我们计划建设3条生产线,预计投产后年可生产热塑性碳纤维复材2100吨,实现年出售的收益17亿元,利税2亿元。”项目有了蓝图,未来也就有了模样。
场外,我市各部门立足职能、默契配合,从财政支持、政策指导、要素保障,再到项目申报、蓝图规划,疏通方方面面“末梢堵塞”,营造一流营商环境,高质量推进项目落成。
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德国公司被迫停工停产。CCM设备制造工作受阻的消息传来,大家既焦急又担心。
近一个月的停滞后,德方克服困难恢复生产,随即组织人员抢时间、赶进度,加速技术攻关,生产全面提速。
“生产完成,试制成功!”——喜讯传开。“这比原定交付日期还早一个月。”项目全体人员如释重负。
值得一提的是,在CCM设备调试过程中,还创造了碳纤维复合材料两项世界纪录。
乍一看,就是一块薄薄的黑色塑料,拿在手里才能感受到十分坚实的质感。这样不起眼的“小黑板”,如何撑起“国之重器”,助力绿色发展?
据科学测算,在轨道交通业碳纤维复合材料相比传统铝合金材料,能够减重30%,能耗降低20%,全寿命周期成本降低15%。首启公司技术人员解释说,交通轻量化能带来更低的油耗、更高的运力和续航以及一系列绿色经济效益。
目前来看,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精度和一致性不高,差异性太大,给后端设计带来困难,无法批量化应用。但有了CCM技术支撑,碳纤维复材能做到高效连续生产。“生产的第一块与第一万块板材,能够标准一致、质量无异。”
十四运会期间,原定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不允许国际运输机落地,长期等待,则时间不定。
“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把时间节点赶在前。”首启公司果断决策,力争项目早日达产达效。在上海、郑州、太原等周边机场都无法落地的情况下,积极寻求国内其他可以落地的机场。
“国内首台套CCM设备的成功引进,对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我们也意识到,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王康乐表示,下一步,市开发投资公司会一如既往地在项目资金、管理上给予全力支持;首启公司将把设施安装调试和产品测试认证作为头等大事,争分夺秒为量产做准备。与此同时,乘势而上,以“引领新材料革命、打造轻量化社会”为己任,加强研发技术,加速全产业链布局,打造“中国碳谷”,助力铜川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首启公司计划完成投资12亿元,可生产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8000吨,产值68亿元,培养新材料专业方面技术及研发人才近千人,让“国之重器”从铜川腾飞。(记者:)
它外柔内刚、坚如磐石,重量不及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7倍至9倍,因其耐腐蚀、耐高温、导电导热性好等多项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医疗器械、风电、输油管道等领域被大范围的应用。它就是“新材料之王”——碳纤维。
9月16日下午2点,国内首台套碳纤维连续热塑成型设备(CCM)运抵铜川,至此,铜川成为国际市场中第五个拥有该设备的地区。
无论是跑出中国速度的“复兴号”,还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客机C919,不能离开更轻、更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这种材料虽然应用广、前景好,但投资大、风险高。这让国内许多投资公司只能望而却步。
“这样的高精尖产业,又是新型技术。许多地方都出于资本和风险考虑不敢和我们合作。”陕西四方联合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铜川过去称为煤城,有着厚重的工业历史。如今面临转型发展的铜川,要求生存、谋发展,这一点上我们志同道合。
2019年秋,市委、市政府引荐该项目后,市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范华立即带领班子成员展开考察、深入调研,在充分论证、科学决策的基础上,与陕西四方联合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通过多轮磋商,最终达成共识,确保项目落户铜川。
“项目一期总投资约3.78亿元,可现有资金不足以支持一期项目建设。”市开发投资企业决定先垫付资金,就算冒风险也要把项目拿下!
与传统热固性生产的基本工艺相比,连续纤维热塑成型技术,属于世界领先、国内唯一,填补了我国在高性能复合材料低成本、批量化应用领域的“空白”。
为了合规、慎重的推进设备采购工作,首启公司组织国内外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专家两次进行论证,一致明确德国Teubert公司是全球唯一的与此技术匹配的设备生产厂家。
受限于技术封锁以及卖方市场的逆势条件,谈判工作困难重重。要确保设备达到公司专有技术方面的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障公司利益,在国际合作中争取到公平交易环境,可谓步履维艰。
历经多半年艰苦的谈判博弈,2020年12月21日,首启公司与德国Teubert公司的两条CCM设备采购合同以理想方案敲定。
只有头发丝十分之一粗细的碳纤维原丝,将环氧树脂与其浸渍形成碳纤维预浸带,多层预浸带通过叠放、热压即可成型。线、面、体,看似简单的三步走,每一步的背后都不简单。
“CCM设备能将生产节拍缩短至3-5分钟,生产效率是传统工艺的40倍,良品率高达99%,成本却只有原来的一半。”首启公司CEO康凯介绍说,CCM设备就是在第三步工艺上突破技术瓶颈,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碳纤维复合材料对生产环境有特别的条件,既有厂房条件不足,重新建设周期又太长。”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首启公司董事长王康乐认为:抢抓市场机遇,时不我待。
2021年3月,在厂房面积、结构、交通多方因素考量下,首启复材入驻耀州区民营经济扶贫产业园。
“我们计划建设3条生产线,预计投产后年可生产热塑性碳纤维复材2100吨,实现年出售的收益17亿元,利税2亿元。”项目有了蓝图,未来也就有了模样。
场外,我市各部门立足职能、默契配合,从财政支持、政策指导、要素保障,再到项目申报、蓝图规划,疏通方方面面“末梢堵塞”,营造一流营商环境,高质量推进项目落成。
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德国公司被迫停工停产。CCM设备制造工作受阻的消息传来,大家既焦急又担心。
近一个月的停滞后,德方克服困难恢复生产,随即组织人员抢时间、赶进度,加速技术攻关,生产全面提速。
“生产完成,试制成功!”——喜讯传开。“这比原定交付日期还早一个月。”项目全体人员如释重负。
值得一提的是,在CCM设备调试过程中,还创造了碳纤维复合材料两项世界纪录。
乍一看,就是一块薄薄的黑色塑料,拿在手里才能感受到十分坚实的质感。这样不起眼的“小黑板”,如何撑起“国之重器”,助力绿色发展?
据科学测算,在轨道交通业碳纤维复合材料相比传统铝合金材料,能够减重30%,能耗降低20%,全寿命周期成本降低15%。首启公司技术人员解释说,交通轻量化能带来更低的油耗、更高的运力和续航以及一系列绿色经济效益。
目前来看,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精度和一致性不高,差异性太大,给后端设计带来困难,无法批量化应用。但有了CCM技术支撑,碳纤维复材能做到高效连续生产。“生产的第一块与第一万块板材,能够标准一致、质量无异。”
十四运会期间,原定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不允许国际运输机落地,长期等待,则时间不定。
“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把时间节点赶在前。”首启公司果断决策,力争项目早日达产达效。在上海、郑州、太原等周边机场都无法落地的情况下,积极寻求国内其他可以落地的机场。
“国内首台套CCM设备的成功引进,对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我们也意识到,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王康乐表示,下一步,市开发投资公司会一如既往地在项目资金、管理上给予全力支持;首启公司将把设施安装调试和产品测试认证作为头等大事,争分夺秒为量产做准备。与此同时,乘势而上,以“引领新材料革命、打造轻量化社会”为己任,加强研发技术,加速全产业链布局,打造“中国碳谷”,助力铜川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首启公司计划完成投资12亿元,可生产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8000吨,产值68亿元,培养新材料专业方面技术及研发人才近千人,让“国之重器”从铜川腾飞。(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