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话:从缫丝业和纺织业细说19世纪日本机械工业的发展史
在日本江户时代末期,也就是19世纪末,缫丝已经是日本农村地区的重要副业,在日本开港后的海外贸易中,制成的生丝曾是日本出口的主打商品。特别是由于其原材料“蚕茧”是完全日本国产的,所以缫丝对日本的贡献非常大。19世纪日本明治新政府在促进缫丝业继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让缫丝业实现了近代化。1887年,日本引进法国机械工业技术,比如招聘技术人员和进口整套机械工业设施,拥有200多名女工的大型工厂——富冈缫丝厂的建成正是日本近代化开端的标志。
19世纪日本缫丝的流程是:先煮蚕茧,将蚕茧放在大锅中煮开;然后缫丝,从蚕茧中抽出丝,将其中的几根倍捻在一起,再复摇(将缫好的丝重新卷绕),最后制成生丝。在之前,缫丝作为农民的副业,是依靠单人手摇木制锭轮完成上述一系列流程的。而日本富冈缫丝厂则采用蒸汽罐的蒸汽为蚕茧加热,并利用蒸汽机让大量金属绕丝线框转动起来,从而解放了摇锭轮所需的人力。
在此之上,日本进一步实现了对品质的严格把控,最终可以大量生产粗细均匀的标准丝。在这一点上,二者毫无可比性。当然,富冈缫丝厂的做法在当时是超前的,因为相当一段时间以后,蒸汽动力才在日本得到普遍普及。
然而,19世纪日本缫丝业的发展和近代化不完全是因为引进了国外技术,也不完全是由政府主导的。直到1885年,虽然以座缫制丝为主的家庭手工业和工厂手工业仍占绝大多数,但是像六工社那样以富冈缫丝厂为模板的机械缫丝厂也已经建成,虽没蒸汽动力而依然使用水力,但是它使用锅炉蒸汽加热原料。
事实上,从1886年开始,十年间年均生丝出口量为2554吨,这是1885年之前十年年均值的两倍。随着机械化和动力革命的进步,缫丝业持续不断的发展,生丝出口逐年扩大。根据福泽谕吉撰写的《实业论》一书的记载,蚕丝及蚕棉类商品的总额分别为1883年约1900万日元、1892年约4000万日元,分别占日本出口总值的50%以上和45%左右。这与戴尔在《大日本》中所述的生丝是支撑日本对外贸易平衡的关键的说法完全相符。
1941年,在日本农学博士林治植著作的《科学PEN》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自中日爆发战争以来,日本深切地认识到创汇的必要性,在长野县及其他养蚕地的缫丝厂里,可怜的少女们在生丝就是外汇的标语下大汗淋漓地工作着。
从军事力量几乎为零的幕府末期和明治初期,经过快速的近代化,到昭和全面战争时期,日本成为与欧美实力相近的军事大国,在这一过程中,农村的年轻女性劳动力始终肩负着赚取外汇的重任。
与缫丝业不同,日本纺织业(棉纱纺织业)是明治中期急速增长的行业之一。这种增长是由于工厂使用蒸汽动力和机械化形成的规模化生产带来的。在幕府末期,纺织业也是日本农村女孩的一项副业。明治时期的机械纺织工业始于政府经营的纺织厂。
但是,这些建造在河边、依靠木制厂房中的水力转动、2000枚纱锭规模的官营工厂全都因经营不善,以失败收场。而19世纪日本机械纺织工业的真正发展始于大阪纺织会社。此公司是由曾经预言消费品进口导致的贸易逆差会阻碍日本产业独立的实业家涩泽荣一,在西南战争后棉制品进口量持续不断的增加的情况下,于1882年仅通过民间融资而创办的股份制公司。
从英国进口机械设备并于1883年开始运营的大阪纺织会社以10500枚纱锭的规模,向世人证明了近代化工厂使用蒸汽动力带来的规模化生产能够得到丰厚的利润。它的成功与铁路公司的成立,一并成了日本工业革命的导火索。
实际上,经历了松方的通货紧缩财政 ,1886年之后,日本迎来了第一次企业兴盛期,在此期间多家纺织公司相继成立。这一些企业又通过兼并的方式成为大公司,纺织业也逐渐发展并最终成为日本产业资本的象征。
并且,通过采用接纳大量大学毕业生对工厂来管理的这种在英国几乎是天方夜谭的工厂运营体系,早在1890年机制棉纱的产量就已超越了进口量,1897年终于实现了出口大于进口。这段文字出自石井宽治的《日本的工业革命》一书,该书还对1890年后发展的原因作出了简要描述:
使用中国、印度产的廉价棉,将沉重的传统走锭纺纱机更换为最先进的轻便型环锭纺纱机,让寄居在工厂宿舍的年轻女工日夜两班轮岗保证机器不停地运转。这些所谓的合理的资本主义的经营方针促进了纺织业发展。
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拥有一万枚纱锭规模的纺织厂,大部分都积极引进了美国发明并改进的环锭纺纱机。1889年,环锭纺纱机的总数首次超过了走锭纺纱机。凭借走锭纺纱机起家的大阪纺织会社于1894年也将机器全部更换为环锭纺纱机。而此前领先日本一个世纪的英国,由于走锭纺纱机的普及,导致改用环锭纺纱机的过程困难重重。在这一点上,反倒是起步晚的日本处于有利地位。
的确,日本的工业革命是从由民间融资的资本创办的近代机械大工业开始的,但是仅凭这些大企业和工部大学校出身的杰出技术人员,工业革命是不会发生的。正如在日本的工业革命过程中,照搬引进国外产业和传统产业近代化是同时发生的,传统的手艺人、木匠和铁匠们也在进口技术和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融合型或仿制型技术。
此时,以卧云辰致和丰出佐吉为代表的草根发明家们登上了历史舞台。前者因发明部分使用金属零件的木制纺纱机而在1877年的第一届国内劝业博览会中获得一等奖;后者出生于木匠家庭,于1897年发明了生产棉织物的丰田织机,并使之实现了商业化运营。
尽管木制纺纱机最终被近代机械化纺织业淘汰,但在政府经营纺织业的时代,直至1887年前后,它一直是支撑国内棉货对抗民间风行的西洋棉货的主力。缫丝业也实现了很好的发展,在诹访甚至会出现了融合型机械制丝业超越照搬引进型近代制丝业的情况。
话说回来,即便是在像富冈缫丝厂和大阪纺织会社这样的最新型机械化工厂,也要维护机器才能正常运作。而且不仅需要在机器出现故障时可以有效的进行维修的工匠或技术人员,为了更换受损零件,还必须有一个可以仿制零件的工作场所。
当时经常有报道称,通过政府开发援助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机器没有正真获得充分的利用,正是因为当地没有维护保养的能力。在明治时期的日本,肩负维护保养重任之一的军工厂似乎在这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小规模的民间工厂也不容忽视。事实上,日本国产的锅炉和小型蒸汽机等新设备早已面世。
最终,一方面在军队近代化的牵引下,另一方面在地方城市的中小企业的鼎力协助下,19世纪日本明治时期的机械工业得到了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者,那些雄心勃勃的传统匠人们,以进口的最新成套设备为模板,制造出人力或水力驱动的、木制或部分金属的、相对廉价且易于传统工匠操作的日西合璧的机器;或制造出相对简单、小型化的仿制品。在地方城市中从事这种国产机器和进口机器零部件制造的中小企业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