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玉米加工环节食品安全风险提示
核心提示:当前正值玉米收获季节,今年十月份以来北方多地持续阴雨,空气中水分含量大,玉米在田间及储存过程中易发生霉变,进而产生真菌毒素污染,存在比较大食品安全风险。为切实防范因原料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衡水市局认真分析研判相关安全风险,从玉米原料生产加工源头强化风险管控,及时发布食品安全风险提示,强化企业预防为主、风险管理能力意识。……(世界食品网-)
当前正值玉米收获季节,今年十月份以来北方多地持续阴雨,空气中水分含量大,玉米在田间及储存过程中易发生霉变,进而产生真菌毒素污染,存在比较大食品安全风险。为切实防范因原料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衡水市局认真分析研判相关安全风险,从玉米原料生产加工源头强化风险管控,及时发布食品安全风险提示,强化企业预防为主、风险管理能力意识。
突出以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期储存易滋生黄曲霉毒素B?、长期阴雨导致玉米在田间或收获后发生霉变产生赭曲霉毒素A、由赤霉病引起且未能及时干燥的玉米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潮湿环境下的储存期玉米产生玉米赤霉烯酮等真菌毒素污染风险项目,要求相关食品生产企业加强原料采购把关,防止原料带入风险。
指导企业加强原料储存管理,实行“分等级储存”,对霉变粒含量超过2%的玉米应单独存储放置,并显著标注“限制用途”或“待处理”标识。严控仓储条件,定期通风,防止结露;强化生产工艺流程控制,指导企业采取完善软硬件建设,增设色选机、比重去石机等设备,有效剔除霉变、破损籽粒,提高加工环节关键控制点风险管控水平。
市县两级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综合专项检查、监督抽检与风险监测等监管措施,聚焦玉米淀粉、玉米粉、玉米油、以玉米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的膨化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等高风险品种,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抽检频次。对察觉缺陷较多的企业组织飞行检查和跟踪抽检,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
强化食品安全应急措施,一经发现产品中真菌毒素超标,监督相关企业立马停止生产销售,启动召回程序,并向属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监管部门迅速开展溯源调查,追溯至原料供应商,查明污染来源,及时组织核查,必要时通报农业农村等部门协同处置。
通过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加大全市玉米加工环节全覆盖隐患排查,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防范因恶劣天气导致食品安全危害发生,坚决守牢食品安全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