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在希望的田野上

发表时间: 2023-12-24 18:44:15 作者: 清选去石机系列

  11月2日,中国湖南省衡南县清竹村,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成功突破1500公斤大关。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情的多重冲击下,这个目标的实现来之不易。这不但取决于科研团队的创新,还得益于一线农业工作者们的辛勤劳作。

  与在国内的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们一样,还有许多中国农业专家远赴非洲大陆。他们与非洲朋友们共同挥洒汗水,致力提高当地农作物产量,提升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着力量。49岁的胡双全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已经工作了26个年头的胡双全,现就职于湖北省崇阳县肖岭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要是做农产品生产、加工与贮藏技术推广工作。目前,他作为中国援助布隆迪农业专家组的一员在当地开展农业技术援助工作。

  根据此次援布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他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与贮藏技术的调研和技术试验示范,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养和训练,拟定符合当地实际的规程、意见、政策建议等文件供当地有关部门参考。

  “从2003年到2014年,我曾在非洲的三个国家从事过农业援外工作。那时,我发现他们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贮藏等技术生产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了解到这次援布第四期高级农业专家项目需要这方面的技术人员后,我第一时间报名,并很荣幸地经过一系列考核最终得以入选成为这个项目组的一员。”胡双全说。

  2018年3月,怀揣着和非洲兄弟们深厚感情的胡双全,再一次踏上了非洲这片热土。

  今年1月15日,位于布隆迪Bubanza省Gihanga县的Socopa大米加工厂技术负责人Revonat Nijimbere给胡双全打来了电话。他在电话那头焦急地说,他们的大米抛光机无法正常工作,请求胡双全帮他们解决该问题。

  挂断电话后,胡双全二线多公里感到该加工厂,经过对设备做仔细排查和调试,设备终于又重新回到正常状态,加工厂也按期保质完成加工任务。在帮助当地持续开展水稻产业试验示范工作时,胡双全经常会面临这些突发性的问题。“请求就是“战斗”命令。能够在和非洲朋友共同打赢这场‘粮食保卫战’中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我感到很欣慰。”胡双全说。

  布隆迪是一个农业国家,9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生产方式不发达,生产效率较低;农作物单产普遍较低,效益较差。“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和基本状况与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业生产水平相类似,因此中国农业技术和生产经验对布隆迪的农业生产有比较大的现实的借鉴作用。”胡双全说。

  2018年6月,为帮助当地农民增产增收、摆脱大米国内供给不足的困境,胡双全和专家组的成员以Socopa大米加工厂为试验示范服务对象,帮助其打造优质米品牌、引领布隆迪大米产业的发展。

  援助之初,胡双全将专家组用于试验示范的大米抛光机捐赠给了Socopa大米加工厂,并帮助加工厂来安装调试,确保设备良好运行。在此基础上,胡双全还根据该厂大米工艺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该工厂撰写了质量控制与加工生产的指导手册,确保了大米加工质量的稳定。

  目前,Socopa大米加工厂从以前的半停产状态扭转为产销两旺、稳定盈利。产能从原来的0.3吨/小时提高到该生产线%提高到58%;大米品质从只能以市场最低价销售的三级米提高到了能与进口优质大米媲美的售价最高的一级米水准;每吨大米的能耗和人工费用减少了6美元左右,大米出厂价格也从原来的0.6美元/公斤提高到了0.7-1.0美元/公斤,大米产销量从原来的每月不足10吨提高到了36吨以上。

  接下来,胡双全又在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上又做起了文章。他亲自设计大米彩色包装袋,并亲自为该厂设计优质杂交稻大米宣传图画,印制了一批宣传画册在城市居民聚居区和商店进行张贴,提升宣传力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胡双全深知大米加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提升当地技术人员的操作能力,我在当地持续开展大米生产技术人员和操作的培训,累计培训工人100余人次。”胡双全说。“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活动让布隆迪众多农产品加工技术人员对大米加工和抛光技术、优质大米加工技术和品牌创建、稻谷贮藏等技术和杂交水稻在布隆迪的发展前途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和掌握。”

  除了在帮助布隆迪提升大米深加工产业外,胡双全还积极探索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发展。他尝试将技术运用在开展米制品加工试验示范中,助力当地企业增加收入,降低成本。

  在布隆迪国家食品技术中心的支持配合下,胡双全尝试将当地传统的流行的油炸面制小吃配方进行优化改进,将碎米研磨为米粉,与面粉混合,制作出满足当地百姓口感的油炸米面小食品。在多次试验确定生产的基本工艺和配方的基础上,胡双全选取一家小食品厂作为示范对象,进行技术培养和训练和现场示范。

  “我们采用面粉140公斤和米粉60公斤的配方加工出同样价值的小食品,一年下来能为该食品厂生产该产品降低了原料成本数千美元。”胡双全说。“与当地类似的小食品相比,味道和口感略优,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也更低,同时还充分的利用了大米工艺流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使价格低的农副产品得以增值。”

  据胡双全介绍,布隆迪农产品加工机器主要依赖进口,在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试验示范时,经常会因零部件损坏导致机器设备难以正常运行。这无疑增加了他在当地进行技术示范推广的难度。

  “我会想办法与厂家联系采购零部件,协助加工单位更快获得所需零部件并帮他们安装调试。与此同时,我还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在工艺流程中增强对机器设备的保养维护的意识,更加关注工艺流程中的操作的过程等需要注意的几点。”胡双全说。

  为了全方面了解布隆迪农产品加工行业现状和现存问题,胡双全深入到布隆迪各省农作物种植区域,对农产品加工公司、政府有关部门和非政府组织机构进行了当地考验查证调研。

  在了解基本情况过后,他结合自己专业水平和工作经验,撰写了7篇农产品加工方面的专题调研报告,并最终完成了近35000字的布隆迪农产品加工行业调研报告,为布隆迪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以及中非农业合作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针对水稻产量低的问题,胡双全在从事农产品加工专业工作之余,积极协助水稻专家和土肥专家做好优质杂交稻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为援布专家组重点项目和亮点工程贡献力量。

  10月23日,“布隆迪2020年世界粮食日”活动在布政治首都基特加隆重举行,布隆迪总统埃瓦里斯特•恩达伊施米耶出席并主持活动。在致辞讲话中,恩达伊施米耶高度称赞中布农业合作成果。

  恩达伊施米耶表示,多年来,一些友好国家和国际组织为振兴布农牧业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布方尤其感谢中国积极帮助布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援布农业专家培训了大量农业技术人员,并向农业部提出了很多专业性建议。近几年,布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丝毫没有保留地提供先进的技术与经验。

  受新冠疫情影响,本计划于今年3月中旬结束援助任务的胡双全,现如今还坚守在布隆迪这片土地上。“从3月份下旬到11月上旬,布隆迪关闭了国际航班,我国派遣的农业专家也就不能如期抵非开展援助。”胡双全说。

  为了让援助工作不中断,他与另一位专家组成援布农业专家留守组。作为留守组的成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在布开展杂交水稻的试验示范与推广、进行技术培养和训练,确保新修建的援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顺利交接和良好运营。

  今年,他们先后开展了杂交水稻不同秧龄控草试验、稻田除草剂不同时期施用试验、杂交水稻种子本土化生产试验、稻草腐烂还田试验等。同时,还分别在Gehanga县、Mpanda县、Rugobo县等地开展了较大规模的杂交水稻种植示范片,通过农民合作社的模式把农民组织起来,统一供种、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使参与农户在种植杂交稻活动中实现较大幅度增产增收,起到良好的示范推广效果。

  “留守的意义就是让杂交水稻试验示范的推广有效开展,快速推进杂交稻种子本土化进程,为布隆迪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胡双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