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12】栖凤渡鱼粉好滋味传承千年
8月20日一大早,75岁的栖凤渡鱼粉制造技艺传承人吴安英,在郴州市苏仙区栖凤渡镇瓦灶村的凤楚传奇栖凤渡鱼粉文明传承基地,忙着为客人下鱼粉。
几道工序下来,粉条在开水中烫得晶莹剔透。盛到碗中后,吴安英浇上一大瓢熬至奶白色的鱼汤,再淋上刚出锅的辣椒油,撒上葱花,一碗色香味齐全的栖凤渡鱼粉就到了客人嘴边。
吴安英一头斑白的短发,脚穿平底鞋,走路一阵风,显得分外精力,一点也不像古稀之年的白叟。忙完手中的活,吴安英给记者讲起了栖凤渡鱼粉的故事。
相传三国时期,刘备军师庞统(凤雏)不受重用,来到耒阳当县令,来到西河古渡时,因心事重重,一夜曲折难眠。第二天起床已是中午时分,顿觉饥不择食,而店家早已卖完了吃食。恰巧一名渔翁打鱼回来通过此店。店家急中生智,买了一条河鲢鱼,马上杀了熬成鱼汤,调入当地特产豆膏、茶油等佐料,用家里过节备用的干切粉煮成一碗鱼粉。
庞统食后汗流满面、食欲大开,登时觉得神清气爽,大声赞道,此乡野之味,亦可登大雅之堂,快哉!到了耒阳,他励精图治,终究成果一番工作。
因庞统号凤雏,为留念他,后人把庞统夜宿的古渡称为栖凤渡,那碗鱼粉称为栖凤渡鱼粉。
现在,栖凤渡鱼粉制造技艺当选湖南省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传承人吴安英与鱼粉也有不少故事。
“我13岁那年,父亲逝世,最小的弟弟刚满百天,是母亲一人卖鱼粉把咱们5姊妹拉扯大。”吴安英说,她在姊妹中排行老迈,母亲有事,经常是她掌锅,调味料的制造、投料的先后顺序、煮粉时的动作,都跟母亲如出一辙。成家后的吴安英,也靠着一碗鱼粉,供2个孩子上了大学,在当地传为佳话。
吴安英说,煮栖凤渡鱼粉需通过备粉、熬汤、煮粉三大过程、十六道工序,才干烩出粉香、汤鲜、辣爽的滋味。
“要想滋味好,有必要食材好。”吴安英和记者说,煮正宗的栖凤渡鱼粉,要用当地产的茶油、姜、豆膏、米椒等,只有用当地的食材,才干吃出地道栖凤渡鱼粉的“滋味”。
当地人都说,这种滋味既是儿时的滋味,更是乡愁的回忆。不少郴州人去远方出差,都要吃碗鱼粉才赶路;一些从外地回故土的郴州人,必先吃碗鱼粉,以解想念之馋。
许多门客吃完粉后,都自动要求和吴安英合张影,不只由于她是栖凤渡鱼粉第三代技艺传承人,更多的是咱们都以为她“手工好,热心肠”,就像自己的奶奶、外婆相同。
所以,郴州流传着一句古话,“走千里路、万里路,舍不得栖凤渡”,其实舍不得的是那碗栖凤渡鱼粉,放不下的是对故土亲人的那份情。
一碗小鱼粉,不只饱含着乡愁,更承载着郴州悠长的历史背景和文明。栖凤渡鱼粉2016年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本年,郴州栖凤渡鱼粉非遗工坊当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事例”。
从瓦灶村的凤楚传奇栖凤渡鱼粉文明传承基地出来,驱车行进3公里就到了栖凤渡集镇,107国道旁的停车位上,停满了全国各地路过此地的车辆,有的是跑远程的卡车司机,有的是周边居民,咱们不谋而合在此一饱口福。
“集镇及周边有大大小小鱼粉店40多家,早、中、晚就卖鱼粉。”栖凤渡镇副镇长黄莉芳说,均匀每天上万门客嗦粉,小鱼粉做成了大工业。
黄莉芳所说的“大工业”,不只是每天上万碗鱼粉的销量,还经镇里引入的湖南凤楚传奇食物股份有限公司出产出售的桶装鱼粉。该公司本年前7个月出产的3000多万份桶装式栖凤渡鱼粉,基本是出产多少,出售多少,很少呈现存货。
“公司约请吴安英与技术人员进行配方研制,现在已开宣布几十个系列的栖凤渡鱼粉产品和米粉产品。”湖南凤楚传奇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建华介绍,现在该公司有员工200多人,具有18项专利、19件注册商标。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通过电商等途径,出口德国、埃及、菲律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一年凤楚传奇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业工业化龙头企业。
“当时公司正在要点开辟美国商场,前期BSCI(商业社会规范认证)、中信保授信、出口手续完善等基本完成。”胡建华和记者说,翻开美国商场后,公司的年出售额将至少翻一番。
作为食物加工公司,凤楚传奇公司每年需收购近万吨大米,几千吨鱼、生姜、辣椒和茶油、豆膏等,对当地的栽培业、饲养业拉动很大。
坐落在瓦灶村的湖南凤楚传奇食物股份有限公司,采纳“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形式,延聘国内有名的农业专业技术员,展开无偿技术服务,带动3000多户乡民及53户脱贫贫困户,进行有关栽培和饲养,每年为农人增收1000多万元。
“咱们村里建立供销合作社,与凤楚传奇公司签定农产品购销协议,农人种多少、养多少,悉数销到凤楚传奇公司,求过于供。”苏仙区村庄复兴驻瓦灶村工作队队长、田国清和记者说,上一年村供销合作社完成出售的收益200多万元,村里人均纯收入近3万元。
栖凤渡镇在鱼粉工业的带动下,全镇规划开展了2.6万亩水稻、2.7万亩油茶、1.1万亩生姜、辣椒栽培基地及3600多亩水塘饲养基地,为鲜鱼粉及鱼粉加工供给原材料。(李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