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3种类型的不安全感造成关系的恶性循环 研究:你需要多一点的“情绪安全感”

发表时间: 2023-09-18 10:31:01 作者: kaiyun体育手机网页版

  情侣在恋爱中患得患失,学生在学校里觉得孤僻,职员在职场上战战兢兢,孩子和父母相处又觉得压抑……

  在关系中缺乏安全感的时候,种种情绪和行为上的冲动爆发都一定会出现,进而影响到关系中的另一方,造成恶性循环。

  应当如何守护关系中的安全感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什么是“情绪安全感”?我们为什么感到不安?最重要的是,怎样获得并守护关系中的安全感。

  社工学教授Brené Brown说:“脆弱性是爱、归属感、喜悦、勇气、同情心、责任心和真实性的发源地。”

  而情绪安全感(emotional safety),就是我们敢于在关系中呈现脆弱性的基础。只有少数的安全感为基础的脆弱,想要彼此守护的人将永远没办法真正地相互靠近。

  “情绪安全感”指的是:在关系中的每个人达到的情绪状态是开放并且脆弱的(Catherall,2007)。

  具体来说,情绪安全意味着你和另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是放松的,你可以毫无恐惧地和伴侣分享你的感受,展现你的真实自我,无论是悲伤、愤怒或欲望。

  就算你们对什么样的问题产生分歧,你们也能公开对话,即使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你们都是尊重彼此的。

  Catherall开发了一个情绪安全感模型,这个模型包括依恋(attachment)和自尊(esteem)两个领域。无论在啥关系中,人们都是通过感知对方在这两个领域中的感受来衡量自己的安全感。

  在一场恋爱里最可以感觉到安全感的变化:刚在一起时甜蜜安心,不久之后开始莫名恐惧天天都要问对象“你爱我吗?”,分手那天犹如世界末日般绝望。

  我们对关系、他人的承诺(commitment)和可信度(reliability)的感受,当依恋状态好的时候,我们对关系的满意度高,能够感受到他人对关系的承诺,也认为对方更为可信。当依恋状态发生明显的变化,我们则会对关系、承诺和可信度都发生质疑。

  依恋的3种不同状态会带来不同的情绪安全感:a.建立和维系依恋的爱、b.对失去依恋状态的潜在恐惧、c.完全失去依恋状态的痛苦。显然对应了由高到低的3种不同的情绪安全度。

  关系中的自尊感,一方面来自于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也来自对方对我们的看法。这个维度侧重于双方怎么样看待和评价作为人的这个个体。

  如果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很低,我们就会更难获得情绪安全感。而即便我们自己感觉自己不错,但关系中的另一方对我们的评价似乎很低,一样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安全感。

  也就是说,在明知道对方对自己的评价不错的人面前,我们容易感到情绪安全。而在明知道对方对自己评价很低的人面前,我们则容易感到情绪不安全。

  如果「依恋」或者「自尊」没有被守护好,感到不安就会成为关系中的常态。“安全”的反义词是“危险”,我们面对危险信号的第一反应就是威胁感。

  可以说,没有办法获得情绪安全感的最终的原因在于,关系中至少有一方在依恋或自尊上感受到了威胁(threats)。

  如果你的另一半很久都没有回复你,或时隔很久才回一句“在忙”、“在打游戏”,你对ta作何感想?刚开始也许很恼火,后来你就会怀疑ta到底在做什么。

  如果你的另一半给你做出了很多保证,但却没有行动。渐渐地,你会慢慢的怀疑ta是否真诚、是否会为自己的承诺负责。

  依恋威胁,是情感纽带逐渐断裂的过程。这通常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关系中的一方对另一方的信任感减少,触发了猜忌和怀疑。

  自尊威胁最常见于批评和蔑视(criticism and contempt)。在学校,有的老师过度严厉地批评一些成绩差的学生;职场上,有的上级可能会不留情面地责骂下属;蔑视也是离婚的第一大预测因素。

  当一个人没有办法获得支持性的(supportive)对待,同时感知到别人对自己的负面看法,就会削弱ta的自豪感(pride),引发羞耻感(shame)。

  羞耻是指向自身的,它给人自卑感,剥夺一个人的力量感和自信心。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无法相信和依靠,ta也不会对自己有安全感。

  回头看最开始的聊天记录,男生只看到女生的无理取闹,却没看到她的恐惧、脆弱,提分手的瞬间她是愤怒的,因为在她内心深处已不再相信这段关系。

  生活中大部分人都会对威胁产生不良反应(maladaptive responses),也就是进一步以更坏的方式处理关系,关系慢慢的变僵化、不灵活,关系中的人互相看待彼此的眼光也是刻板僵化的——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如果A在和B的关系中感到不安全,A会怎么表现,而B又会如何感受呢?下面,我们来看到依恋和尊严领域最普遍的几种非适应性反应:

  显而易见,关系陷入了恶性循环:A感觉自己的反应是受到B的威胁,反过来,B认为A的反应威胁到了自己。这两个因素相互动态作用,会让关系的走向呈螺旋式下降(downward spirals)。

  这样一来,我们又看清了情绪安全感和关系的一个事实:人要先有情绪安全感才能守护关系,而不能指望关系给咱们提供安全感。

  基于人们在关系中感到不安的原因, 我们从反应(response)和情绪(emotion)两方面给出了在关系中守护情绪安全感的建议。

  既然不良的反应是很多冲突的起点,我们不妨选择以下几种适应性方式从一开始就防止不良互动的循环:

  感到不安全可能有很多种不同的情绪表现,最常见的是愤怒,但愤怒更多时候是一种情绪应激,原本可能不属于你当下的情绪。

  如果一个人总是被不属于当下的情绪占据,ta 总是紧绷的,无法在任何关系中放松下来。要想调整不属于当下的情绪,你能够尝试以下步骤,打开情绪的“包裹”,看看最里面装的是什么:

  1)辨识、收集那些触发你情绪波动和冲动行为的线索。比如:伴侣说了某句线)觉察自己具体的情绪感受和需要。比如:我感到愤怒,是觉得ta在攻击我,我感到害怕,想要防卫和反击;

  3)回忆过去类似的情绪体验。比如:在学校老师讲这句话后,接下来就会训斥我;

  4)回到当下,找回最初的情绪。你可以思考“真的是眼前这个人说的这句话/这一个动作让我不舒服吗?我最初想表达的情绪是什么?”

  安全感可能是存在于每一种关系中的考验,有人不断向他人索取,也有人不敢暴露脆弱。我们想说的是,

  我想起一个比喻:“我们都是一只蜗牛,蜗牛感受到的不是世界本身,而是自己的壳。我们感觉到了这个壳,但误以为它是世界。安全感来自一个无形的壳,世界本身是否安全,实际上并不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