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12】七夕潮汕小孩「成人」的大日子要到了!
顺着潮州古城游人如织的牌坊街向西,拐弯往开元寺背面方向走,便是西马路,当地人又称后巷的老街。越朝里走,沿途游客越是潮水般褪去,潮州人的贩子日子也就在此真相大白了。
两头老旧的灰白骑楼底下伸出的招幌逐步改换,黄底绣红字的布面招子多,霓虹灯制的少。写「咸水粿」的,是卖粿子小吃的粿摊,几大屉竹蒸笼在不锈钢或老木桌上摞成一排,最顶上的揭开,显露里头的粿糕,白的轻轻通明的粿,用粘米粉和猪油做外皮儿,里头放菜脯、笋丁等物,蒸成各式各色弹软的咸口团子。写「甘草生果、油柑汁」的,是柑果铺子,门口装备小冰柜,里头芒果、桃子、芭乐等许多果子切备整齐,还有腌好的糖藕和甜鹌鹑蛋,稍往里的台子上则摆放榨汁机,搭卖鲜榨油柑汁。
更多的是那些外地人看不懂的招子。红的、黄的大字左右排列,一列「出花园」,一列「办外甥」,顶上补一行喜铺的姓名,如「连理屋」「满意铺」之类,指引有需求的本地人上门。
猎奇地朝铺子里审察,满眼只看得到赤色。赤色的竹篮、木屐、灯笼、板凳、胡(一种盛放三牲糕粿用的竹编盘)……四字吉利话在一间小小的店里多到满溢,每样产品都得印上一行,从升学顺畅的寄望,写到财丁兴隆的想象,包括了一个一般人在尘俗日子中能具有的最好人生。老板在赤色的深处守店,手边搁着功夫茶盘和黄历,墙壁上八成也挂着一副日历,都是他们谈生意的必备品。凤凰单枞一壶接一壶地冲泡,喝进往来人的肚里,客人一转又一转地往来不断,拎着大包赤色物品进出。夏天现已走到结尾,七夕将近,喜铺的生意也越发繁忙。
阴历七月初七是「婆母生」,孩子「出花园」的这一天,爸爸妈妈会预备三牲、酵粿、石榴粿、三谯楼、红桃粿、五果、红鸡蛋、汤圆、软粿、米饭等丰厚的供品,摆放在小朋友的床上,用来祭拜「床婆」。
关于许多日子在潮汕及周围区域,包括一部分闽南、我国台湾区域的南边居民而言,七夕并不是眼下人们熟知的「中式情人节」,而是一个专为孩提祈福的节日。他们在民间崇奉纷繁复杂的社会气氛中长大,自出生起便被各方神明看管看顾,终身如一粒种子,在很多神明的掌心中交托传递。自小有儿童神看管,大一些有婚神,孕产则靠送子神庇佑,出海、行商、健康亦有各路神仙保驾护航,其间潮汕区域广为人知的儿童守护神,便是当地人称为「花公花嬷」的神明。人们信任,每个人的魂灵在灵界都是一株花草,生长在「花园」中,遭到花公花嬷看顾灌溉,肉身和精力便能在凡尘里长得建康健壮。
这种泛「出花园」文明在南边各地逐步流变为不同的风俗,比方闽南一些区域的护子神其实是「床公婆」。人们信任这对配偶的神力会一向笼罩着儿童的小床,护佑他们安全长大,直至成年。因而每到七夕,妈妈便会把小小的供桌挪到孩提的小床上,在床上摆好一盘煮螃蟹、一碟韭菜花炒猪肉,两碗糯米饭,又点着线香,用碗底压住,吟唱童谣,请神明前来享受。「床公床婆来吃菜,吃饱了好把娃娃带。娃娃夜里乖,白日快长大。好带好长大,好带好长大。」
韭菜花涵义持久,不只会出现在「出花园」拜床婆时,仍是「出花园」宴席上必备的菜品。© 丹雨时节
韭菜花涵义持久,而蟹脚凶狠,稍稍活动,就能夹死花园里的小虫,几样菜处处都是「题眼」,明示暗示,托付床公婆尽心尽责。但小孩是彻底不论这里头深意的:添了猪油和红糖的糯米饭喷喷香,只盼床公婆快快食完,也好让妈妈把饭碗端下来,给我趁热吃两大碗呀!
就这样,护子神受用着香火,经过睡梦的通道,络绎在灵体和物理实际构筑的国际中发挥神力,灌溉小孩长到 15 岁。在他们摔过筊杯,得到神明答应他们出花园的预示后,这些受花神保护的小孩,便会在家人的料理下,举行「出花园」成人礼,敬谢拜别花公花婆,走出「花园」,成为本地神俗含义上的成年人。
清代画家陈枚《桐荫乞巧》,描绘了七夕之夜少女「丢巧针」卜巧。© Google
「出花园」的日子为什么选在七夕,没有结论,但整体与民间关于「七」这一个数字的推重,和七夕风俗流变有关。
「七」在神俗理念中,是一个具有特别含义的数字,古人认为人的生命周期往往与「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方《荆楚岁时记》中说到女娲「初七造人」;人逝世后逢「七」做法事,做满七个「七」;七月七日这样的重数日,也往往被认为是天人交感、六合相通的日子,人们信任在重数日举行典礼,所祷所求也能得到回音。另一方面,我国传统节日触及的风俗,随地域、族群和年代环境不断流变,从前七夕在两汉时期的首要风俗活动是乞巧,到了动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战乱大众将愿望向传说中的人物去请求,因而这一时期的七夕节还加了请求富有、生子、婚姻、长命的内容,至于今世对七夕节俗的新影响,大约便是被消费文明推进的情人节了吧。
「出花园」是大事,全家都要为此发动,特别外婆和舅舅,他们是采买典礼用具的首要承办人之一,也是喜铺招幌上「办外甥」三字的由来。
「出花园」的小朋友穿戴舅舅预备的赤色木屐,踩在状元椅上,涵义高中状元,学业顺畅。© XHS
所以阴历六月,很多潮州外婆和舅舅,骑着电动车和摩托车,迅雷不及掩耳会聚到西马路,大包大揽,必须八面玲珑。比方赤色木屐,鞋垫上漆「一往无前」,取的是本地寒门学子林大钦因穿不起红鞋,便穿戴涂红油漆的木屐去上学,终究高中状元的意头。还得有一只系红绳的白棉布腰兜,小孩在洗过花水浴后便要围在腰上,里头放 12 颗桂圆、顺治钱或银元,讨一个安全建康的好彩头。至于新衫新裤,考究的人家会请成衣定做,至少提早一个月就得开端预备。
到了七月初七这一天,典礼乃至没有详细开端的时刻,所谓吉时,其实是从小孩睡到天然醒的那一刻才算开端。这是至高的优待,因而许多潮州人关于成人礼最深入的回忆,其实是七夕赶上新学期开学,可以请假不去上课这种前所未有的大好事。其他许多独特节俗,如头上别红花(石榴花),用 6 对 12 样包括桔叶、龙眼叶、红花、仙草、竹叶、益母草在内的花叶煮水擦肩,吃鸡头,最终一次同花公花嬷「拜拜」等。由于各家对典礼均有不同程度的简化,跟「不上学」三个字的法力比起来,也是远不能及的。
却是吃「花园桌」这种盛大的、以「出花园」者为中心的宴席,能有与之一较高下之力。
房子表里,宅院里、厅堂上,摆满了铺红桌布的圆桌,家中前来道喜的亲属来宾分坐其间,像从永无岛迎回自己的彼得潘,世人在这一天尊「出花园」者为首,只等他们动筷子,宴席才算开端。
席面是早就订好的,这种节庆意味浓郁的酒席总是紧俏,常常要主家提早数月同本地有名酒楼或乡厨团队预定好上门做菜,菜品数量也以吉数为佳,少则 12 道,多至 16 道也是有的。必须确保人们伸出的每一筷,夹进口中的每一根菜,都沾金带福,有顺有发,将终身连绵不尽的口彩和福运吃进肚里。当祝愿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负载其上的祝祷天然也就随之克化,「神力」将转化为「生命力」,供给终身物资,因而,吃得「好」,才是摆饭的头号要紧方针。
比如筵席上必定会有猪肝。潮州人讲,食猪肝,做大官。新鲜猪肝,片成薄片,用姜、酒、蛋清腌过杀掉腥气,嫩嫩地炒上一大盘,妮妮仔仔(潮州话昵称女孩男孩)吃了,既补身体,又旺运道,多食多食!又要饮大碗甜汤。举凡白果、莲子、百合、番薯芋头,南边人爱吃的甜品资料通通投进汤水,施以红糖,浓浓糯糯熬出一大锅,气味香甜芳香,饮下去则终身香甜平顺,必定半点苦头也不会叫你挨。
和小时候等着吃一碗焦糖色糯米饭的等待全然不同,那么多顶好的意头,至多至用心的祝愿,全烩进一桌饭菜里,为这位迈出花园的「成人」加持,而这样的宴席,很难不让少年人感到模糊 —— 在旧日神明代表的幼年日子逐步落潮,真实社会和精力层面的「成年人」国际又非常悠远的 15 岁,用自己遽然成为主角的一场酒席,一个典礼来宣告新人生阶段的到来,心中除了当「主角」的那份雀跃,还有一些茫然,乃至还有点不好意思:「成年」,终究是什么?三年后的 18 岁生日又会意味着什么?吃了这样多的猪肝,假如没做成大官该怎样去办?那些从前看顾我的神明,线 道菜,没有一盘涵义着小孩将来即便做不上大官,吃到了苦头,也没什么要紧的菜肴。踩在广大红木屐里的脚趾头抠了又抠,也没问出口,15 岁的七夕,就这样在振奋、羞涩和祝愿中度过了。
假如再过上几年,可以站在终身的中段向首尾两端瞭望,就会知道这样的筵席仅仅人生中许多酒席中的一场,全然被祝愿包裹的日子,才是日子中偶发的一天,而这样青涩严重的心境也是一种年青的纯情特权。挥洒神力,将日常一点点串联连续的,实际上的意思便是自己端在手中的三餐饭菜。
但这种成为主角、迈出「花园」的味道是多么美啊,咱们获得了总是在成年国际被疏忽的时间短照亮的一天,像小时候偷穿大人的皮鞋,在主桌上预付到一点对未来的神往和等待。这点等待、振奋和茫然,才是 15 岁吃到的七夕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