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粮集团丨砥砺前行22载创高端南方米领先之路
稻谷,是我国最大的口粮品种,是中国人端好自己饭碗的重要安全保障。 1993年2月15日,国务院发布文件宣布“积极稳步放开粮食价格和经营”,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此时,位于广东东莞的太粮还处于雏形阶段,在粮所已积累行业经验的曾丽芳女士凭借敏锐商业视角和满腔创业情怀,毅然选择辞职下海,在极具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环境下,涌入大米流通贸易赛道。
2000年5月,太粮米业正式注册成立,以供应百姓放心粮食为初衷,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同年,贷款购入中国民企第一台150万的进口大米色选机,用领先思想开米企追求深、精、尖之先河。彼时放眼全国,百姓吃大米常常会被石头、杂质搁到牙,市场还充斥着质量堪忧的镉大米、转基因大米,想真正吃上一碗放心好饭,其实不容易。
是陷入低档、低价、无品牌竞争的漩涡,还是溯源、提效、控品,让“太粮”二字与高端大米划等号?曾丽芳女士辗转无数个日夜,思索路在何方。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从“要吃饱”到“要吃好”的需求日益凸显,加之新闻媒体对“毒大米”(铅、砷、汞、铬、镉等超标)“陈化粮”事件的频频曝光,更加引发了花了钱的人大米安全和品质的注重,中高档大米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日益彰显。在大国崛起的舞台上,太粮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对自己最合适的特色发展之路,那就是立足大湾区,放眼全国,与时代共舞,理解人民心之所需,成为高端南方米的首选。
俗话说,一粒饭中藏世界,为确保每一粒终端大米的好品质,太粮用超前的全局观,在22年内,极速构建了种植、收购、储运、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自有产业链,相较于小规模“点断式”生产加工暴露的品质不一、产量局限等弱点,太粮全覆盖式供应链可抢先布局大米生产关键环节,形成标准化体系和生产的基本工艺,最大限度保留大米自身营养,让一如既往的好口感产品稳定入市。这也是多年来消费者铁粉赞扬吃太粮大米定不会“踩雷”的秘诀之一。
22年来,太粮见证了广东粮食市场及大米行业的时代变迁,也在不断自我挑战中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可喜转变,现拥有员工近1000人,现代化精米加工厂5个,高标准原粮收储加工基地2个,总占地面积超28万㎡,年加工大米能力达40万吨,配套仓容30万吨,软硬件设施行业一流,销售网路稳步推向全国。
步入互联网+新时代,太粮面向市场对优质大米的多样化层次需求,通过自主研发生产管理系统,对采购之间、生产加工、粮食储备、销售物流四大模块作升级改造,形成产销一体化供采销结构。除了给众多购买的人提供更充足的粮食保障外,也是以农产品加工为主营业务的粮食类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改进传统生产链的积极尝试。
2018年3月,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白美清莅临太粮集团厚街新厂参观指导,期间提笔书写“粮新米好,太粮智造”,对太粮多年来在大米行业的成长给予充分肯定。
累计多次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工程-示范加工公司”等诸多荣誉,更是一路伴随太粮保持向上力量的“强心针”。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籼米可“温中益气,养胃和脾,除湿止泻”,加之南方大米历史悠远长久、产量高、形细粒白,香滑软糯,其食用人群可谓相当广泛。民间俗语中有“食在广东”的说法,清代大儒屈大均有道:“天下食货,粤东尽有之;粤东所有食货,天下未必尽有”,千年来粤式餐饮文化中对食材本味的追求在岭南这片热土上发展地淋漓尽致。
对于坐落于广东东莞的太粮来说,一粒小小米也蕴藏着丰富的美食文化,值得深入挖掘。我们尊重时令,精选当季鲜割稻谷,通过世界领先的生产设备和标准工艺,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粮稻谷的营养和本味,使之新鲜软滑,一嚼满口香,力求更多注重品质的消费者可一品南方大米的传统优秀“滋味”。
我国目前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突破8万元,城镇和乡村居民对增强生活质量提出了相应的迫切需求。太粮在22年的发展中,看到了高端南方米的潜力,充分的利用自身累积的扎实专业优势,一直更新迭代,在激烈的竞争中破局而出,为中高阶层消费优质口粮提供对标产品。
太粮专业团队访遍南方38个优质大米产区、28个优质水稻种植基地,甄选生长周期达150天以上的良种良稻,确保粒大穗优,还建立一对一生长档案,严格检测当地土壤和水源等指标,使用“三砂三抛三色选”工艺把控产品质量标准。太粮每百克南方大米含8克以上蛋白质,营养价值更有保障,每批次出厂前均完成几十项质检指标检测,以行业领先的综合产销实力重新定义了“什么是南方大米”。据国际认证机构沙利文报告统计,太粮集团高端南方米,全国热销10亿袋,取得了“高端南方米销量第一”的非常大的优势位置。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筑梦未来,仍需乘风破浪。22年的时间,太粮用专心、专注、专业书写了一部南方大米的奋进发展史。扬起新的风帆,太粮将继续把握当今阶段粮食行业对现代化提出的新要求,以更大的责任和担当,细分大米市场,相信未来已来,太粮必将成为高端南方米的代名词。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己检查相关内容。)
记者在多家连锁餐饮公司进行调研,了解生存现状,倾听心声期盼,探寻发展之路。
近几个月来,面对多点散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有企业主动作为,压实主体责任,在疫情防控与生产运行“双线战役”中稳扎稳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