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大米适度加工 提升产品营养价值和资源利用率
然而,由于一直以来市场对大米精、白、亮就是好大米的错误认知,致使不少企业迎合市场需要采用精加工,过度加工去反复抛光和碾磨大米,达到大米精、白、亮的效果。
伴随着消费升级,国民对大米的要求正在从“要吃饱”到“要吃好”。为减少大米过度加工带来的营养成分的损失,也为减少浪费,积极做出响应当下节粮减损号召,减少稻米资源浪费、降低电力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近日,由中国粮油学会立项的《大米适度加工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并于2021年1月12日之前截止。
大米是我国2/3以上人口的口粮,是我国很重要的粮食品种之一,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有9.1亿人以大米为主食,稻谷口粮年消费2388亿斤。然而,由于一直以来市场对大米精、白、亮就是好大米的错误认知,致使不少企业迎合市场需要采用精加工,过度加工去反复抛光和碾磨大米,达到大米精、白、亮的效果。
笔者了解到,抛光是传统大米过度加工的关键工序之一。抛光一方面能够去除米粒表面的糠粉,适当的抛光能使米粒表面淀粉胶质化,使大米有光泽。另一方面为便于大米存储。抛光后的大米去除了米糠,不易变质,有利于在仓储、运输、商业流通等各环节中避免大米发霉,但是营养损失非常大,造成非常大的浪费。
毫无疑问,目前大米市场存在着片面追求外观品质、加工精度控制手段落后、过度加工导致营养流失、能耗高以及大米产品安全等明显问题。为了迎合当下粮油加工业节粮减损工作,减少粮油加工环节的损失浪费,以及适度加工提高出品率,更大程度保留粮食中的营养成分,日前行业协会、单位编制了《大米适度加工技术规范》团体标准。
据了解,由中国粮油学会提出立项,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工业大学、国粮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共同编制的《大米适度加工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团体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现公开征求意见。请相关的单位及专家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并于2021年1月12日之前截止。
《大米适度加工技术规范》团体标准一般适用于以稻谷、糙米或半成品大米为原料生产成品大米的大米生产加工公司。并且注意的是,大米加工公司的生产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笔者了解到,该团体标准明确规定了大米适度加工工艺与要求及包装和贮运等方面的内容。
从加工工艺与要求来看,《大米适度加工技术规范》团体标准从砻谷工段、碾米工段、白米整理工段、副产品整理4个方面做相关工艺要求。其中,在砻谷工段规定砻谷(脱壳)、谷壳分离、谷糙分离、糙米精选等工序。而在通过分离处理过程中,其中谷糙分离机出机净糙含谷率10粒/kg,确保大米干净、杂物少。
《大米适度加工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力地引导和规范大米行业生产加工,提高大米产品出品率、产品营养价值和稻谷资源利用率,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提高大米产品的质量,改善全国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具备极其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