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标点符号是如何演变的为什么现代中文标点和英文会如此相似?

发表时间: 2023-11-23 05:13:14 作者: 6LNZ系列组合米机

  汉语的标点符号的概念在20世纪西方标点传入前一直不同。此前,在东亚文化中并不存在“标点”这一概念。1919年出版的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引入西方标点的起源。

  中国古代文书(文言文)一般不加标点符号,不常使用,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3] 但远在甲骨文时期就已然浮现标点符号的萌芽,但在日后的使用并不普遍,也不进行规范统一。在甲骨文中,有出现表示停顿的线 春秋战国

  辟如在战国时代的竹简中就能见到“└”型符号,通常表示一篇文章的结束;又如“▄”作用就融合了现代的逗号与句号,用来表示断句。[4]

  汉代出现了“句读”的说法:“援引他经,失其句读。”(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解诂>序》)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出现,慢慢的出现类似标点的符号,分别是:“、,有所绝止、而识之也。”,表示文章中停顿的地方,类似现代的逗号;“V,钩识也”字,表示分段的地方。但是,这两个符号并未盛行。

  到了宋代,刻书里出现了句读符号──圈(O)点(、)。“O”点于字旁,表示断句,相当于今日的句号;“、”微点于两字中间,表示要小停顿,相当于今日的逗号。直到明代,小说盛行在人名旁加“I”(单直线),地名旁则加“II”(双直线近代起源

  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是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同治7年(1868年)2月,前驻华公使浦安臣带领“中国使团”出访欧美,张德彝也成为随团人员中的一名。张德彝有一个习惯,无论到哪个国家,都喜欢把当地的景色、人物、风俗习惯记录下来,以“述奇”为名编成小册子。1868年至1869年期间,他完成了《再述奇》。眼下这本书名为《欧美环游记》,其中有一段介绍西洋的标点符号,云:“泰西各国书籍,其句读勾勒,讲解甚烦。如果句意义足,则记‘。’;意未足,则记‘,’;意虽不足,而义与上句黏合,则记‘;’;又意未足,外补充一句,则记‘:’;语之诧异叹赏者,则记‘!’;问句则记‘?’;引证典据,于句之前后记‘“”’;另加注解,于句之前后记‘()’;又于两段相连之处,则加一横如‘——’。”虽然张德彝不是有意识地向国内知识界引入标点符号,甚至带有反对的口气,觉得这些标点繁琐,但是却在无心栽柳的过程中为中国语言符号的发展带来了新风。[5]

  1917年,知识分子制订了一套“新式标点符号”。“五四”运动以后,在胡适、周作人、钱玄同、刘复等代表的“国语统一筹备会”致力推广下,“新式标点符号”颁行全国,分别为:句号、分号、冒号、点号、间号、惊叹号、引号、破折号、删节号、夹注号、私名号(又名“专名号”)及书名号。

  1919年4月,胡适、钱玄同、刘复、朱希祖、周作人、马裕藻6名教授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要求政府颁布通行“,。;:?!—()《》”等标点。

  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19年2月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1920年,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支持下,汪原标点、分段并出版了《水浒传》,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标点符号出版古典书籍。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中国的白话文的推广使用起了很大的作用。[5]

  现在中国大陆的标点符号使用标准依据《标点符号用法》(1995年12月13日发布,1996年6月1日实施)。港澳台地区使用繁体中文则依照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编著,《重订标点符号手册》修订版。大体相同,在引号的使用上略有差异。[2]

  至此也确定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标准,也标志着西方的标点符号在中国完成了传入和普及推广。当然,有些符号有古代中国的历史渊源,但当代的标点系统是有西方引入的,所有看起来一样。

  [4] 林清源,《简牍帛书标题格式研究》台北:艺文印书馆,2006。ISBN -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1995年12月13日发布,1996年6月1日实施

  [1]专名号在现代的中文书刊已极少使用,但在台湾和香港的中文教科书、电视或电影中文字幕中仍然保留使用,但香港学生多不会在家课上写上麻烦的专名号;在中国大陆则只用于古籍、文史哲作品中。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先用双引号“ ”,内部如需再引用,再用单引号‘ ’,若再需引用,使用双引号“ ”,以此类推。直排仍保持双引号在外,改用『』和「」。 []中华民国教育部:先用单引号「」,内部如需要引用,再用双引号『』。而双引号内部又需要引用,则再用单引号,如此类推。[6]

  我们经常看书,也经常书写。对于书面语中用于断词断句的句号、单条短线和破折号,我们再熟悉不过了。逗号、冒号、分号以及它们的“兄弟姐妹”是书写中必要的组成部分,这些符号让我们分辨出句子的语法结构,并将书面文字转换成口头文字或大脑中的意象。没有这些标点符号,我们便不知所措。不过早期看书和书写的人在没有标点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看懂书面文字且能用书面文字正确表达。他们为什么改变了主意开始使用标点符号呢?

  公元前 3 世纪,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市,一位名叫阿里斯托芬尼斯 (Aristophanes) 的图书馆长实在受够了文字的冗长、没有间隔。他担任这座著名图书馆的员工主管,该图书馆藏书数十万卷。这些书读起来都相当费时,让人倍感挫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希腊人的文字中字母都写在一起,中间没字间隔,没有标点符号,甚至没有一点的大小写区别。对这些让人头疼的文字,读者要自己判断,仔细分辨每个单词或句子的开头和结尾。

  然而当时,人们并不觉得没有标点符号和字间距是个问题。在早期的一些民主国家,如希腊和罗马,当选的官员通常参加辩论以宣传自己的观点,人们认为这些具有说服力且打动人心的演讲比书面语言更重要,且在公开演讲之前,这些当选的官员必定会仔细斟酌其演讲稿,只有这样才可以赢得民众热烈的掌声。

  阿里斯托芬尼斯的突破性举措在于建议读者对文章进行注释,即用墨点在每一行的中间 (·)、底部 (.) 或顶部 (·) 作标记,使那些连在一起的文字不再显得那么冗长不堪。他的点跟读者在正式的语言单位之间需要插入的停顿(即逗号、冒号和句号)相对应。这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标点符号,因为阿里斯托芬尼斯的符号只是想要表示简单的停顿而并非语法意义上的界限。 不幸的是,不是任何一个人都信服这个新发明的价值。当罗马人取代希腊人,成为古代世界最卓越的帝国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摒弃了阿里斯托芬尼斯的点号系统。

  一股完全不同的热潮兴起,使得阿里斯托芬尼斯对标点的涉足得以复苏。4 世纪到 5 世纪,罗马帝国逐渐崩溃。这一个国家发现,面对新兴的基督教,自己正在打一场必败之仗。异教徒的传统和文化通常是口头相传。相比而言,基督教教徒则喜欢用书面文字抄录下《圣经旧约》中的《诗篇》和福音书,以便更好地传递上帝的旨意。书成为基督教徒身份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书中采用装饰性文字和段落标记(Γ、¢、7、¶ 和其他一些符号),许多书本还配以金叶和复杂的绘画用以诠释说明。

  随着基督教席卷欧洲,基督教徒完全拥护书面语以及让语言焕发活力的标点符号。6 世纪,为保护作品的本意,基督教作家在读者拿到作品之前就开始在文章中加注标点符号。后来到了 7 世纪,塞维利亚的伊西多尔 (Isidore) 在阿里斯托芬尼斯的点号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版本。他在点号系统中按照高度顺序设置了高度不同的点号,分别表示短停顿 (.)、中停顿 (·) 和长停顿 (·)。

  此外,伊西多尔首次对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思进行明确表述:下点号 (.) 不再标注一个简单的停顿,而是一种语法意义上的停顿,而上点号 (·) 则代表一个句子的结束。此后不久,又出现了字间空格。字间空格是由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僧侣所发明,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不想再浪费精力去分开陌生的拉丁文字。然后在 8 世纪末,在新兴的德国,著名的查理曼大帝下令让一位名叫阿尔昆 (Alcuin) 的和尚设计一份全国所有人统一使用的字母表,从而也产生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小写字母。书面语言时代到来,而标点符号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阿里斯托芬尼斯的“小点号”广泛为人使用,书面语言表达者开始在在此基础上寻求扩展。一些人受格里高利圣歌的启发,借鉴五线谱发明了新的标点符号,如分号 (punctus versus)(中世纪用来终止一句话的符号)和颠倒分号 (punctus elevatus)(颠倒的‘;’,后来演化成现代的冒号)。这两种符号不仅表示语法意义上的变化,也表示语调上的变化。另一个新的符号,即问号的原型,在当时叫做疑问符号 (punctus interrogatives),它用于表示问句,同时表达语调上升。

  结果,最初引出标点符号三个点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重创。在人们发明了其他更为具体的符号之后,下点号、中点号和上点号之间的区别也变得模糊起来。最后这些点号都演变成一个简单的点,可以放在一行字中任何地方,表示不确定长度文字的停顿,成为逗号、冒号和句号的混合体。

  这就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标点符号的状况:古希腊点号、中世纪符号演变的冒号、问号和其他符号以及斜线和破折号等一些后来符号在一起混合使用。现在的作家们都很满足现状,这线 年代中期迎来了印刷术,随着约翰内斯·谷登堡 (Johannes Gutenberg) 的 42 行圣经的出版发行,我们得知标点符号竟成为时代的见证者。在之后的 50 年里,我们今天使用的大部分符号被定为主要符号,没有再发生啥变化。

  也只有在时下,电脑远比印刷机更为普及的时代,标点符号才又开始日渐丰富。15 世纪的作家要识别电脑键盘上的符号基本没问题,但他们如果看到电脑屏幕上的情感符号和表情符号,可能会感到有些惊讶。所以,标点符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过是在等待下一次技术潮流以完成自身的飞跃。如今我们得知,在未来的 2000 年里,标点符号怎么样发展还得取决于我们这些看书写字的人。